不少人發現自己一到春天很容易晚上入睡困難、醒后難入睡,即使入睡也是整夜被夢困擾,睡眠質量不高。據臨床觀察,以往患有神經衰弱、焦慮癥的人群更容易在春季出現失眠或者失眠加重。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,工作壓力大,情緒緊張,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常見。
失眠屬于中醫“不寐”“臟躁”等病范疇。因肝屬木應春,春天陽氣生發,所以也是肝火最為旺盛的時候,如果此時不注意調攝情志,容易導致肝氣郁滯、心煩急躁,出現入睡困難、多夢易醒、頭痛頭暈,渾身不適等癥狀。
春季失眠常與肝相關,現列舉幾種常見證型,并推薦適合的藥膳和中成藥,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選用。
1.肝郁化火型
此類患者一般具有肝火旺盛的表現,如面赤紅、頭脹頭痛、惡心、失眠、舌苔黃膩、口苦口干、脾氣暴躁易怒等,此外還可能伴有大便干結不暢、小便發黃、脈弦有力等,女性可見月經過少、月經提前或延后、閉經、經前失眠加重。治療此類患者應疏肝清熱,輕者用丹梔逍遙丸即可,癥狀明顯者可加龍膽瀉肝丸一起服用。
?食療:宜酸收斂肝
可適食酸以斂收肝氣,常見的酸味食物如酸豆角、話梅、西紅柿、檸檬水及做菜的時候放些醋等,也可以用酸味的中藥材如五味子、山楂、酸棗仁煲湯以養肝氣。
食療舉例:決明子粥
材料:決明子10~15克、白菊花10克、粳米100克。
做法:先將決明子放入鍋內,炒至微有香氣時取出,待冷后與白菊花同煮,去渣取汁。入粳米煮粥,粥成入冰糖適量,煮沸即可。
功效:清瀉肝火,明目通便。適用于肝火旺盛導致的急躁易怒、目赤腫痛、視物昏花、頭痛眩暈、便秘等證。
2.肝郁血虛型
此類患者常見胸脅脹滿、喜嘆息、急躁易怒、時有頭暈、面色萎黃、眼圈發黑、難以入睡、睡后易驚醒、舌淡紅、苔薄黃、脈弦細數等。肝氣郁滯需要疏肝理氣,血虛不養肝需要養血安神。治療可以用逍遙丸或者柴胡舒肝丸疏肝理氣,四物合劑養血活血,失眠嚴重者可加酸棗仁合劑或棗仁安神膠囊。
?食療:宜辛散疏肝
這類人群適食辛以助肝氣升發,常見的辛味食物有韭菜、蔥、芥菜、香椿等,中藥疏肝常借助柴胡、枳殼、青皮、木香、香附、佛手等辛味藥物行氣解郁。
食療舉例:麥芽青皮飲
材料:麥芽10克、佛手10克、青皮10克。
做法:將麥芽、佛手、青皮共同放入砂鍋內,加適量水,煎湯,去渣取汁,代茶飲。
功效:疏肝解郁,理氣健脾。適合肝郁氣滯導致兩肋脹痛、乳房脹痛、食積不化等證。
3.肝胃不和型
此類患者由于肝氣犯胃,胃不和則臥不安,常見精神抑郁煩躁、胸悶脅脹、胃脘悶脹、噯氣呃逆、飲食減少、入睡困難、多夢、舌淡邊尖紅、脈弦等。此類患者需要疏肝解郁、和胃安神,可服逍遙丸和健脾丸,如果有食積表現可用保和丸(顆粒)宜舒肝健脾。代替健脾丸。
?食療:宜舒肝健脾
《傷寒論》云:“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,當先實脾”,脾土旺而不被肝所乘克。可用黃芪、黨參、山藥、大棗等甘味中藥材,或者白菜、黃瓜、魚肉等食物以健脾養胃,適當配合一些具舒肝理氣的食物或藥物,可防止肝木過旺,克伐脾土。如佛手、橘子、枳殼之類。
食療舉例:佛手茯苓瘦肉煲
材料:佛手10克,茯苓25克,山藥20克,陳皮5克,豬瘦肉200克、生姜10克、大棗10枚。
做法:將豬瘦肉洗凈,切片。其余用料洗凈;生姜拍爛,備用。全部用料放入鍋內,加適量水,大火煮沸,小火煮至肉爛,加精鹽調味即成。
功效:補脾柔肝、和胃祛濕。適合脾虛肝旺、消化不良、腹脹腹痛、大便稀爛等證。
4.肝血不足型
中醫認為,肝藏血,血舍魂。肝藏血功能正常,魂就有所舍,入寐則安。如果肝血不足,則血不舍魂,容易失眠。此類患者可出現悲傷欲哭、哭笑無常、頻頻呵欠、面色萎黃無華、多疑心煩、難以入睡、多夢易驚、舌質淡、苔薄、脈弦細等。治療應補氣養血、養肝潤燥,中成藥可服歸脾丸合杞菊地黃丸,湯藥可在甘麥大棗湯和百合地黃湯基礎上加減。
?食療:宜養血柔肝
可食用豬肝、羊肝、雞肝、鴨血、菠菜、當歸、枸杞、紅棗、桂圓等食物以養肝血,安魂魄。
食療舉例:豬肝綠豆粥
材料:新鮮豬肝80克,枸杞子20克,綠豆50克,粳米80克,食鹽、味精各適量。
做法:先將綠豆、粳米洗凈同煮,大火煮沸后,改用小火慢慢熬,八成熟之后,再將切成片或條狀的豬肝以及枸杞放入鍋中同煮,煮后加調味品。
功效:補肝養血、清熱明目。適合肝血不足、失眠多夢、心悸驚恐、手足麻木、爪甲干、視物模糊等證。